有红绿灯为啥还要交警

文 /茅于轼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生于南京。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民间学术机构“人文经济学会”的理事长。

最近我第八次访问美国,和过去的访问一样,每次都有新感受。美国和中国都是大国,有看不完的东西。人们去美国由于各人兴趣的不同,进入脑子留下印象的事物也是不同的。我是从经济学的兴趣出发。特别注意美国这个社会是如何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

美国和别的国家一样,每年汽车要交一次牌照税。收据是一张寸半见方的小纸片,贴在车牌的旁边。收据上除了年份还有月份。这引起了我的兴趣,难道车牌每月都要交一次税吗?我问当地人才知道,收据上的月份是车主的出生月份,原来为了避免到年初、年末大家都去交税而引起的拥挤,当局规定交车牌税必须在车主的出生月份去办理。这样就把交税的工作均匀地分摊在全年12个月。政府可以减少雇员,车主可以减少排队拥挤,整个社会的效率提高了。

提起政府从汽车上收的各种费用,我想起新加坡对在马路上停车收费的新奇方法。在马路边停车要收费,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做法,北京也开始在实施。别的国家的做法是在路边设一收费柱。车主将硬币投入受币口,就可以转动一个指针。等指引指针由一个时钟驱动恢复到零位,此时说明停车时间已经用完。如果车主不把车开走或不再投入硬币,被警察发现汽车停在指针于零位的收费柱旁,车主将被罚款,这一方法推广的困难是路旁要设收费柱,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新加坡构思巧妙的方法避免了这笔投资。他们的办法是由政府出售停车收费凭证,每张凭证可以停车15分钟或30分钟等,此凭证上有年、月、日、时、分的格子。车主停车时,将凭证上当时时刻的年、月、日、时、分格子抠掉一个小孔,并将凭证置于车窗内。当巡警发现过了停车时刻仍未将车开走,车主将被罚款。这个方法可以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中推广。

美国将人力的节约推行到了极点,所以才有极高的工资收入。我每到一个国家,从机场工作人员的配置就可以估计这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富国的机场没有闲置等待人员,穷国则有许多看上去无所事事的人逛来逛去。他们并不是不需要的人,只是因为组织得不好,工作配合失当,互相等待。机场只是一个国家首先被人看到的地方,它显示出这个国家效率观念和组织能力。再举美国的彩卷扩印业为例。顾客从超市货架上取一张免费供应的有号码的单子,填上洗印的各项要求,将胶卷连同单子装入一个信封口袋,扔进一个大筒里,自己保留单子的号码。24小时之后就可以到另一个货架上从按号排列的加工完了的扩印照片上找到自己的照片和胶片将它取回。整个过程用不着和人接触。这样做不但节约了人力,还节约了营业面积。

美国的警察不少,在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警车,车上配有无线通讯和计算机。所以出事接到报告后的三五分钟内就可以有警察赶到。但美国的红绿灯下却从来没有警察。我经常在想,为什么北京许多道口不但有红绿灯,还要有警察。有些繁忙道口要有四五个警察维护秩序。看来不设警察是不行的,因为中国百姓适应于人治(警察),不适应于法治(红绿灯),要有人管才能遵守秩序。德国柏林的地铁,只有上车购票这一道手续,而没有查票、检票。不购票照样可以畅通无阻地上地铁车厢,但却没有人这样做。这种制度节约了大量查票的人力和检票的设备,使整个社会的效率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上升。

这些提高社会效率的办法在中国行不行得通?我表示很大的怀疑。如果没有人看管,顾客会不会拿错甚至故意破坏别人的扩印胶卷;红绿灯前不设交警会不会增加堵车的可能;地铁无人验票的话会有多少人诚实、自动地购票。

我们说现代化,常指工农业、国防科技等的装备现代化。二十多年的改革使我们明白了制度的重要性。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从计划经济轨道转向市场经济轨道。但我们更需要明白,制度是由人来制定、参与和执行的。一个制度的成败取决于人们和政府(说到底政府也是穿了制服的人民)的素质。我国经济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必须努力提高人的素质。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艰苦努力、扎实细致工作的过程。认识不到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热衷于搞表面文章,最终是成功不了的。

上面的几个例子值得我们好好再想一想。

28 条评论 / 我有话说

    1. 是的…前期如果没有了制度的规范,素质提高也是无从说起,后期如果所有人都享受到了高素质的生活方式,或许制度的作用就弱化了

  1. 不能怪人,不能怪素质,国外也有素质不好的人,也有杀人犯。这是体制问题,跟人无关。再深层次一点这跟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关,都是某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千百年来。岂是你我两眼可以解释的?

    1. 是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习惯的问题,数千年,就像美国人喜欢吃牛排,而中国人吃米饭一样,要去适应不是不可以,但是到最后还是会返回到当初的样子。

  2. 中国百姓适应于人治(警察),不适应于法治(红绿灯),要有人管才能遵守秩序——————————————这句话太一针见血了!!说到底是个素质问题

    1. 其实我看网上貌似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懂这个道理,也都知道素质问题影响了我们大中国的形象,但是为何知道了,却从来不打算去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哈哈

      1. 很多东西都靠自律就像现在的,有的人不用管也能自觉遵守,而有的人就是非得人管才能做到就像过马路,有的人就能遵守红绿灯,有的人横冲直撞我们国内体质,从小就是追求分数、分数and分数,体美劳全面发展绝逼只是口号N久之前看了一本叫中国人性格的书,清朝时期中国人的那些劣根性,在现在的中国依然存在。比如就是你现在提到的,必须得人管才能遵守机率还有就是什么都向钱看,非常唯利注意,大多时候也是自扫门前雪

        1. 嗯,你说的这么些问题,大都是劣根性。我高中的时候看柏杨写的一本书《丑陋的中国人》,说中国的酱缸文化,就是说了一大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是我昨天有买了一本书叫做《看不懂的中国人》,也是说国人的某些奇特的性格,难道,中国人真的是如此的不堪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