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学、初中、高中创造出一个如洪水猛兽一样的词汇——早恋。早恋这个词让多少家长和老师闻之色变,轻则教育批评,耳提面命;重则打压软禁,棍棒相加,无不风声鹤唳。
我了解了一下,早恋这个词汇是中国特有的,国外并没有所谓的“早恋”,而是叫“青春期恋爱”。
在一些国家,十几岁的孩子谈恋爱,亲吻、拥抱,被视为正常,只要未有发生婚前性行为或导致少女怀孕,即使是在较保守的信奉宗教的家庭也不会限制十六岁以上的高中生谈恋爱。近年虽有宗教界人士针对婚前性行为提出异议,但提倡的仅是婚前守贞运动, 并非禁止青少年恋爱。事实上在这些国家,“早恋”一词并不存在。有人认为由于素质教育国家的教育风气较科学、理性,绝大部分西方人认为中国学校限制学生恋爱是非常不可理解的。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青年之间的恋爱都是不被允许的,如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而不只有青春期恋爱被认为是不好了。(维基百科)
有个同事的儿子上初二了,人长得帅,篮球打得好,成绩尚可,就读深圳市最好的初中,最近儿子却跟他说,有个女孩暗示他,觉得他很帅,很喜欢他,并未明确说明是要谈恋爱,同事问他儿子对这女孩的感觉,他儿子可能也说了一些感觉不错的话语。我同事如临大敌,一到公司就把我拉到角落,问我如何是好,我看着他一脸郑重,哈哈大笑,调侃道:“这是好事啊,你很快可以当爷爷了。”,他却一脸愁容,这应该是普遍中国家长的反应。
换做是我自己的儿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自己会如何?很多教育讲座都说,家长要引导,要开导,把孩子引回到学业上来,把精力用来拼搏奋斗,而不是浪费在儿女私情上,毕竟年纪尚小,尚不成熟。理是这个理,谁都懂的理,但是,为何收效甚微?
我们都是过来人,青春期那会谁心里还没有个喜欢的人?只是看你如何表现,有些人勇敢追求,有些人隐隐不发,甚至有些年轻小孩因此郁郁不乐,作为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如何引导,这是关键。
我看过一篇文章,一位妈妈写自己的女儿,在初中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男生,这位妈妈并没有横加阻挠,而是先通过女儿了解男生的情况,然后加了男生妈妈的微信,双方沟通,尽可能让他们接触的时候都在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因为男生的父母工作忙,经常加班,女生的妈妈让男生下课后到女生家里一起做功课,做完功课再回家,这样既可以满足女儿和男生交往的心思,又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女儿和男生单独相处,一个学期后,女儿主动提出不让男生再来家里做功课了,她自己要全心投入学习,奔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了,男生也如此,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只是一个例子,并非每个家庭都有如此条件,也并非每位家长都有如此的胸怀。
青春期恋爱的类型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7种(维基百科):
- 爱慕型:这类情况是由于相互之间对对方的爱慕而产生的青春期恋爱现象。这类青春期恋爱十分常见,而根据爱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下面3类:
- 外表型:这类恋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外表而产生的,也是最常见,但最难以持续和稳定的。学校中总有英俊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备受追崇,就是这个原因。
- 专长型:这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项自己崇尚的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恋爱。
- 品性型:这类恋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产生的恋爱,这相比而言维持得比较持久。
- 好奇型:这是因为对爱慕的人留有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由于性意识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会产生对爱慕的人身体、生活、心理和对自己态度的好奇,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容易产生性冲动,从而对爱慕的异性或同性保持一种敏感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而与其结交朋友。
- 模仿型:这是由于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而产生的恋爱现象。
- 从众型:这是迫于周围同龄人的压力产生的恋爱现象。例如本来不存在的恋爱关系,可能被周围的人杜撰出来,即“谣言”或者“绯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容易对其产生爱慕之心。
- 愉悦型:青少年之间作为同学甚至同桌,由于拥有较多的交流和沟通,会对对方有更为细致和透彻的理解,若彼此都有好感,在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恋情。这也是“同班恋”甚至“同桌恋”的重要原因。
- 补偿型:一些青少年由于在家庭生活中或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使自己自尊遭到损害,为达到发泄目的,往往会找人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谋求补偿。这类恋爱融入了真实的感情,容易发展深化。
- 逆反型: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青少年的交往常会受到部分家长和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心理。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来程度不深的交往可能会向恋爱发展。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青春期,多关心,多沟通。青春期的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也会恐惧,也会迷茫,不知所措,家长应该以引导沟通鼓励为主,切忌打击打压谩骂。毕竟喜欢一个人的心,并不是自己能控制得,成年人应该要理解,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得的。
我也想早恋。
这个情况只要不耽搁学习,就可以。但是99.9%会影响。所以家长都不会同意初中或高中谈恋爱,别和国外比,国情真的不一样,初高中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就是要用到学习上才对。真的有好感,可以考上大学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