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几多(多少)个十年”,当年TVB的港剧《巾帼枭雄》中,柴九经常说的一句话。如今自己回头看看,最宝贵的这十年,已经奉献给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公司,人生真的没有多少个青春的十年。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当时的选择是错的。为什么?
- 创业型。公司是披着国有企业的外衣的一家初创企业,而且国有企业是通过下属子公司控股,集团公司对H公司的控制非常薄弱,这就为后来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 管理团队年轻天真。公司的管理团队三个人都是留学归国的,大都和我差不多年纪,老板的年纪甚至比我还小两岁,当时才26岁。毫无经验,想法天真。入职时告诉我三年内上市,时至今日,工资难发。
- 披着主业的外衣,想搞房地产。一切不以主业为目标的创业,都是耍流氓。当今社会,一切都以名正言顺为主流,还幻想着打擦边球、走灰色地带,行不通。
在公司工作了十三个年头,现在面临破产困境,用鲁迅的话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幸的是这个行业技术在这十多年间已经翻天覆地,而我们项目还没建,时间都浪费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上了;不争的是中间有过许多机会,但因公司的领导固执己见,都错过了。
说实话,作为从公司成立就跟着走过来的一员,有许多可惜和无奈,也有许多的伤感,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最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公司,最后落得两袖清风,那些所谓的股权,一文不值,狗屁不是。
商人最可怕的就是死守明知已无希望的项目,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坚持十年以上的项目,其技术必然要超前数十年,才有坚持的价值,否则最终只会被淘汰。公司项目的技术在十多年前,国内确实是凤毛麟角,但如今,却是遍地开花,并且是花开花落。
一个项目最大的价值是有预期的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盈利模式。但我们公司的项目最大的收益来自于政府采购服务,这个在十多二十年前或许很吃香(原因你们懂),如今一切流程趋于完善,审计无处不在,政府对于要采购的服务要求严格,招投标公开透明,合同都是一年一年签,且每年年终均需要重新考核,不合格者第二年即刻淘汰。试问,花十多倍的价钱建个项目去争这一两年的合同,有意义吗?将来一旦招投标不中,或是合同无法续签,项目就是灭顶之灾。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在不惑之年,面临这样一个困境,是比较艰难的,很多人都这样想,但是对于我,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一路走过来,很多时候自己感觉应该这样做才对,无奈公司不是自己的,领导固执到无法自拔,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又悠游寡断。虽然至今,公司已经度过两次难关,这一次,我觉得难了。就算这一关再次度过,未来也无甚可期,我只能长叹一息,或者已经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未来希望各自安好吧。
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太快了,一旦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可能就会倒闭。行业巨头也不行。
是的,如今的技术更新迭代太快,迟一点就会被淘汰